秋季进补与防治

2024-09-20

秋季,是指农历7,8,9月(公历8,9,10月)。其主气为燥,易耗伤阴津,导致皮肤干燥。

气候由热转寒,阳气消退,阴气渐长。


秋季养生应秉承‘养收’之理,饮食着重于滋阴润燥、益气健脾与清肺,以甘酸清润为主

调,兼顾寒凉搭配,确保调理得宜。

  

九月养生,应遵循阴阳调和之道,以保持体内‘阴平阳秘’的状态。秋季精神调养尤为关

键,鉴于万物凋零之景易引发人的‘悲秋’情绪,故应培养乐观心态,保持心灵宁静,以

顺应秋日的平和之气。

  

中医理论强调:"春夏滋阳,秋冬养阴"。秋季应着重养护内在阴气,随着气温下降,阳气

收敛,阴精趋于内藏。因此,重点在于保养阴精。

 

根据中医五行生克原理,脾胃属土,土生金,甘味养脾,脾旺则肺气充,所以要注意“以

肝补脾,禁苦伤肺”。肺属金,肝属木,金旺能克木,使肝木受损。故“酸入肝”有助于

强化肝脏功能,避免肺气过度侵袭肝脏。但需注意不宜过量。诸如醋、乌梅等酸性食物,

虽能提神醒脾,却可能刺激胃部,引发胃溃疡或胃炎等,对健康构成潜在威胁。


依据《黄帝内经》四气调神大论篇: “秋三月,此谓容平。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,早卧

早起,与鸡俱兴,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,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,

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肺,冬为飧泄,奉藏者少”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

中阐述:“肺主秋……肺收敛,急食酸以收之,用酸补之,辛泻之”。故秋季饮食宜“减

辛增酸,以养肝气”。 秋时肺金当令,肺金太旺则克肝木,故有《金匮要略》中“秋不

食肺”之说。秋季燥气当令,易伤津液,因此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。


秋季常见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:

呼吸系统疾病:如感冒、上呼吸道感染、支气管炎等,因秋季气温变化大,人体免疫力

相对较弱,容易引发这些疾病,表现为咳嗽、流涕、发热等症状。可用:

益金:清肺泄热,理气祛痰,润肺止咳

甘和汤:疏风清热,解表散寒,解暑化湿

桔梗汤:宣肺利咽,清热解毒,逐瘀排脓

杏苏汤:辛温解表,宣肺止咳,理肺化痰

栀子豆豉汤:清热泻火,除烦导滞

六和汤:解表散寒,祛暑化湿,健脾胃


消化系统疾病:秋季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有急性胃肠炎、胃溃疡等,多与饮食不洁、细

菌滋生有关,症状包括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。可用:

六合汤:健脾胃,理气和中

启脾汤:益脾健胃,消食消胀,止呕止泻止腹痛

橘皮汤:和胃行气,行滞止呕

益土:健脾胃,益气除湿,温中驱寒,消食消胀,化滞破积

益金:润肠通便

益木:疏肝理气,凉血解毒,利湿退黄,清湿热,泻肝火

益元:大补元气,养胃生津

十味逍遥汤:调和肝脾,疏肝解郁,养血健脾